个人中心
{{user.msg_count}} 欢迎:{{user.username}}

2016届“中国好技术”大赛终审会现场游记|专家为求证专利归属,现场致电国家知识产权局

  4月29日,晴,北京以入夏来空前的高温,热烈地对2016年“中国好技术”大赛终审表示了祝贺。

  只可惜,由于截至发稿前,大赛终审结果尚未发布(专家评分仍在汇总整理中),基于严格的保密原则,小编在此,也只好写写游记还有心得了。

  总而言之,在经历了全国生产力促进系统(268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谨慎推荐,各中心对参赛项目材料逐一形式审查,以及个别省市,例如江苏省科技厅、生产力在“中国好技术”大赛终审前,开展了“江苏好技术”大赛等一系列紧张、繁复、缜密的工作后,本次参与终审各位评委的认真严谨可谓不负众望,会场呈现出的则是一片“竞争激烈、百里挑一,又力避遗珠”的火热。

  4月29日早9时,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宣读了“中国好技术“大赛宗旨,“我国大量先进实用的好技术蕴藏在民间中小企业和广大科研人员手里,这些技术贴近生活、惠及民生、面向需求、创造消费,在民间很有影响力。我们评选‘中国好技术’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全国的科技工作者、创造发明者、企业等,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努力‘把好创意变成好产品、把好产品变成好品牌、把好品牌推向市场、让好品牌产生效益’,造福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紧随其后,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耿战修宣读了本次评审规定,讲话中,他特意强调,“要将创新性、实用性、可推广性作为‘中国好技术’评选的重要考量指标,目的是将好产品、好创意推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仍然基于保密原则,在大赛终审结果尚未发布前,对此次参与评审的专家,本文暂时不便透露,但为了一展其阵容之豪华,小编还是决定斗胆爆一下料:在此次评审中,不仅有数位“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还有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此外,为了更好的将“好产品、好创意推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本届终审,还专门邀请了来自于广发证券、银河证券的相关产业首席分析师,以及来自于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单位的投资专家、金融大咖参与其中。

  另外,根据项目类型,本届终审共被分为了五个领域,分别是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生物医药&农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及新材料领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编关注到,科研专家们对此番产业研究、金融投资等专家的加入,表达了赞同,“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技术先进性之外,更准确地从技术路线适用性、产业化前景等市场的角度对每个项目及企业进行分析、判断。”一位参评专家向小编表达。

  文至此处,小编忽然想起这是一篇游记……,好吧,那下面就来谈谈感想。

  在会场,各领域专家组都首先对所在组别的项目进行了逐一的审核、打分。整个评审会场安静而有序,拿取项目的声音、翻动材料的声音、铅笔在纸上记录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让人不自禁想起高考的时光;而接下来的分组讨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各组专家分别就自己的打分进行说明,并进行头脑风暴似的讨论,紧张而激烈。由于有幸身临其境,小编得以近距离聆听专家对项目的点评,“公允”、“犀利”——似乎最能描绘我的直观感受。

  下午3时左右,各组专家几乎完成了对参评项目的讨论、评分,这时,突然有两位曾连续参加了三届“中国好技术”大赛评审的专家私语到,“这次的项目都不错啊,你看看,XXX项目甚至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些项目都很有前景,我这组里有几个项目真不错,我想看看能否在产业化、融资方面帮助他们。”一位新材料组金融专家曾向小编说到。总之,参与全程,小编听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诸如“这批项目总体质量较高”的赞扬。

  当然,评审中也不是没有瑕疵,总结一下,以后的参评项目资料可一定要确保形式合规。

  例如,本次终审前,就有个别项目存在资料装订粗糙,没有签章,没有按照规定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的问题。要知道,为了补救,小编曾和同事一起在终审前,熬夜为不符合形式审查的项目资料做填补工作。在小编看来,每一个技术、项目都是企业、科研人员的心血,我们实在不想落下任何一个。

  其次,资料准备是有讲究的,参评企业应尽量充分提交相关资料、证明,比如,有的项目存在附件较少等情况,这使得专家很难看到项目全貌,如此自然很难拿到高分。

  另外,还应注意确保项目时效,有专家跟小编说,“科技是有时效性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今年的先进技术,没准两年后就不先进了。所以企业、科研人员提供的辅助证明资料要及时更新”。

  在整个严肃紧张的评审过程中,小编感受到了专家们的严谨和专业,也切实体会到了我国科技及科技管理的茁壮发展,更增长了很多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如今,虽然2016年“中国好技术”评审已近尾声,但需要我们做的后续工作才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求索,“中国好技术”大赛将会更加完善,专业,成为助推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噢,对了,还有两个画面令小编记忆犹新,一个是能源组专家为了了解一个参评项目专利的归属,现场给国家知识产权局打了电话;另一个是一位生物医药组专家,为了就一个项目,向其他专家展示其一技术路线的可行,掏出了自己的电脑,现场上网进行检索。


2017年5月4日